HTML5是继HTML4.01和XHTML1.0之后的超文本标记语言的最新版本。
实现多媒体支持、交互性、更加智能的表单,以及更好的语义化标记。
其中最重要的三项技术分别为:HTML5核心规范(标签元素)、CSS(层叠样式表第三代)、和JavaScript。
掌握着HTML规范的万维网联盟(W3C)。
HTML5规范进一步解决了诸多非常实际的问题,各大浏览器厂商开始对旗下的产品进行升级,
以便支持HTML5。这样,得益于浏览器的实验反馈,HTML5规范得到了持续的进步和完善,从而迅速融入到Web平台的实质性改进中。
和XHTML2.0不同,制定HTML5规范的一群人并不想挑出以往HTML的各种毛病为其改正,
而是尽可能的补全Web开发者急需的各种功能。这些功能包括更强大的CSS3、表单验证、音频视频、本地存储、地理定位、绘画(Canvas)、Web通信等等。
主要由W3C官方的规范组成,涉及新的语义元素、新的增强的Web表单、音频和视频、以及通过JavaScript绘图的Canvas。
主要来自于最初制定的HTML5规范,其中大多数功能需要JavaScript且支持富Web应用开发。比如:本地数据存储、离线应用和消息传递;
这部分通常指下一代功能,虽然从未进入HTML5标准,但人们还是会把它认做HTML5的一部分。包括最为常见的CSS3,以及很热门的地理定位。
对于XHTML2.0要求遵循规则,否则不予显示的方式,HTML5却实行“不破坏Web”的原则。
也就是说,以往已存在的Web页面,还可以保持正确的显示。
HTML5遵循“用户至上”的原则,在出现具体问题时,
会把用户放在第一位,其次是开发者,然后是浏览器厂商,最后才是规范制定者。
比如,开发者在编码时不严谨导致本该出现警告或错误时,却正常显示了页面。
HTML5对比之前的XHTML,做了大量的简化工作。具体如下:
(1).以浏览器的原生能力代替复杂的JavaScript;
(2).DOCTYPE被简化到极致;
(3).字符集声明被简化;
(4).简单强大的API。
在HTML5出现之前,很多功能只能通过插件或hack(如绘图API)来实现,
但HTML5原生提供了这些支持。使用插件有很多问题,具体如下:
(1).插件安装容易失败;
(2).插件被浏览器或软件禁用屏蔽(如Flash插件);
(3).插件经常会被爆出漏洞被利用攻击;
(4).插件不容易与HTML文档其他部分集成(比如整体透明化等)。
(1).可访问性:比如更加利于残障人士的阅读方案;
(2).媒体中立:比如HTML5的媒体播放在不同设备或平台均能正常运行;
(3).支持所有语种:比如新元素<ruby>。
HTML5引入了一些用来区分不同含义和内容的标记元素。
这种方式极大的提供的编码人员的可读性和代码区域查询的便利性。
HTML5的一次大改进就是支持在浏览器中直接播放视频和音频文件,
以前都需要借助插件才能实现此类功能。
HTML5最大的变化就是引入了需要通过JavaScript编程才能完全的各种效果,
而这些很多都是HTML5原生的。
那么现在HTML5可以理解为HTML+CSS+JavaScript的总称。